服务咨询电话:

0734-8853689

好博体育蚌埠经济年中观察丨增速134%!“硬核”装备“智”扛大梁

发布时间:2025-08-01 20:20:34 人气:

  凯盛工程、宝钢制罐、液力机械等3家企业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凯盛工程研制的“智能光伏玻璃退火窑”等3项产品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全省船舶制造业行业会议首次在蚌举办……连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捷报频传,一系列新成果充分展现了老工业城市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中取得的突出成效。好博体育官方

  逐“新”而行,向“高”而攀。好博体育官方近年来,我市立足工业基础和产业特色,紧抓发展机遇,锚定“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第一战略和“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第一战术,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分工,奋力推动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提档升级。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蹄疾步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位列全省第5,其中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4%,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1.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机器手臂灵活伸展,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精准穿梭,一台台数控机床忙碌作业……走进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数字化管理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家始建于1958年的老牌工业企业,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叉车类油缸生产基地。近年来,该企业抢抓5G+工业互联网的新机遇,建设了“5G+生产革新的液压件智能工厂”,全面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在保持原有市场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对现有设备进行智能化和柔性化改造,让老企业焕发出了新生机。

  蚌埠液力机械的转型升级之路,是蚌埠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缩影。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支持装备制造企业适应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发展形势需要,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装备制造领域的落地和场景应用,实现降本增效。全市上下更是按照“一个科研院所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驻蚌高校共建一个产业园区、每个企业拥有一个核心技术支撑”的科创思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壮大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和六大产业集群,实现了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共同作用下,昊方机电“精益生产管理”、凯盛工程“资源动态配置”获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凯盛工程“玻璃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车间标准应用试点”获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创建,5G数字化车间入选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安瑞科压缩机(装备)物联网系统创新应用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安徽首辆5G无人驾驶轨道交通车辆在万航轨道成功下线;凌坤智能“基于机器人和5G技术的纺纱物料智能搬运系统”入选工信部数实融合典型案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在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市还紧抓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等战略机遇,积极布局航天装备未来产业,以火箭链、卫星链、服务链“三链融合”为轴心,聚焦打造超300亿规模的产业集群目标,擘画出“箭指苍穹、星耀珠城”的商业航天产业宏图,吸引了九州云箭、深蓝航天、凌空科技、星河动力、易科奇、万航益电等一批商业航天企业落户,为蚌埠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走进中国传感谷,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在高速运转。通过厂房参观通道内明亮洁净的玻璃能够看到,好博体育官方车间里的“大块头”设备整齐排列,空中的“天车”系统精准地抓取着一个个晶圆片载具,而后凭借着AI算法智能规划的最优路径,开展着上下料、存储、运输等工作。

  “我们定位是‘开放式、定制化代工平台’,未来不仅要做国内最大的MEMS晶圆‘供应商’,更要成为产业链安全的‘守护者’。”华鑫微纳副总经理丁敬秀说,华鑫微纳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英寸MEMS晶圆制造能力,达产后将成为国内MEMS晶圆产出最大的生产线。

  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近年来,我市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大院大所,着力发展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中国传感谷,已吸引200多家智能传感器上下游企业聚集,初步构建起了智能传感器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聚焦高端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生态,这是我市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出的有效路径。今年上半年,我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招商引资,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高端装备制造项目72个,计划投资103亿元。近年来,全市上下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引进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并积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向外“借力”、向内“聚力”,推动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逐步完善。

  目前,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玻璃装备、机械装备、综合交通装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4个产业链,正加快发展火箭发动机等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其中,玻璃装备领域培育了凯盛工程、银锐智能等8家重点企业,形成了“原材料+零部件—玻璃加工成套装备—行业应用”的产业链条。机械装备领域发展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通用及专用机械等产业,集聚规上企业近百家。综合交通装备领域涉及车用新能源电池、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改装车制造、民用船舶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原材料—零部件—专用车、改装车、民用船舶”的产业链条。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拥有配天机器人、依爱消防、安徽思仪等企业,初步形成了“基础件+关键零部件—智能设备生产—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应用”的产业链条。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拥有九州云箭、凌空科技、镭明激光、深蓝航天等多家企业,正加快推进“三链融合”。

  凯盛工程的退火窑、压延机等玻璃生产关键装备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75%;银锐智能、精菱玻璃、朝阳玻璃等企业的平板玻璃切割设备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大富科技基站滤波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10%;昊方机电是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全球最大制造商;凤凰滤清器是国内滤清器行业龙头企业;安瑞科压缩机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位;神舟机械是淮河流域最大的造船企业;安徽柳工开发了8t—130t系列近五十种吨位汽车起重机机型,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4;依爱消防掌握火灾报警系列装备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4;丰原化工装备掌握了聚乳酸全套生产装备技术;配天机器人是安徽省少数具备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能力的企业,核心产品六轴、四轴机器人,负载覆盖3kg至165kg;九州云箭是国内唯一掌握液体火箭发动机多次启动技术、深度推力调节的民营航天企业……

  在蚌埠,一个个装备制造业企业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这些企业因何扎根蚌埠,又为何能够在蚌埠实现快速发展?其背后与蚌埠有力的服务保障息息相关。

  “作为民营企业,如果不是对一个地方充满了信心,不会轻易把真金白银投到这里。”安徽武耀年产400万套汽车玻璃项目去年底在我市成功下线,填补了安徽作为汽车大省却没有汽车玻璃生产的空白,作为项目设备负责人的尤磊告诉记者,正是蚌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这里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产需对接、金融服务、政策解读、经营管理、市场拓展、行业交流、数字化转型、绿色化促进、产学研等9大主题,开展工信系统“百场助企”活动,今年共谋划活动120场,实现产业类别全覆盖、大中小微企业全覆盖。

  同时,建立“领导牵头、科室跟进、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和重点工业企业“一对一”联系服务工作机制,绘制“一企一图一单”,采取“线上+线下”方式,通过定期走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产需对接、诉求快办等全方位服务,直送最新惠企政策,收集企业诉求问题,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此外,我市还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动态更新装备制造业企业入规培育库,设立市场化基金、未来产业招商主题基金等,对达到规模以上条件并首次入规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升规纳统做大做强,2024年新增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户。制定首台套市级奖补政策,按照首台套售价的10%分别给予研制和示范应用企业不超过150万元奖补,助力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前已累计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123项。支持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按照设备投资额最高给予15%的补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前,我市已经聚集了高端装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近200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拥有一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在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持续推进“双招双引”、培育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技术创新研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办法,努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界线工作室出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905181235

微信咨询
好博(中国)体育
返回顶部